【艾斯伯格综合症是什么病?】艾斯伯格综合症(Asperger Syndrome),又称阿斯伯格综合征,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属于自闭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的一种。与典型的自闭症相比,艾斯伯格综合症患者通常在语言和智力方面没有明显延迟,但在社交互动、行为模式和兴趣范围上存在显著特点。
该病症最早由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·阿斯伯格(Hans Asperger)于1944年提出,但直到2013年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五版(DSM-5)发布后,艾斯伯格综合症才被归入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范畴,不再单独作为一个独立诊断类别。
以下是关于艾斯伯格综合症的简要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艾斯伯格综合症 |
英文名称 | Asperger Syndrome |
分类 | 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 |
发现者 | 汉斯·阿斯伯格(Hans Asperger) |
发现时间 | 1944年 |
是否独立诊断 | 否(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部分) |
主要特征 | 社交困难、重复性行为、兴趣狭窄、语言能力正常或较强 |
智力水平 | 通常正常或高于平均 |
语言发展 | 一般无明显延迟,甚至早熟 |
典型表现 | 难以理解他人情绪、缺乏眼神交流、对特定话题极度专注 |
诊断标准 | 参照DSM-5中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标准 |
治疗方式 | 行为干预、社交技能训练、心理支持等 |
艾斯伯格综合症患者往往在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能力,尤其是在逻辑、数学、科学等领域可能具有突出天赋。然而,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常常感到不适或难以适应,容易被误解或孤立。
总的来说,艾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需要社会理解和包容的神经多样性状态,通过适当的教育和支持,患者可以过上独立且充实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