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空乏其身的出处是哪里】“空乏其身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在经历困苦、贫穷或身体上的匮乏之后,通过磨练而变得坚强。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孟子的作品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。原文为:“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
一、
“空乏其身”最早见于《孟子·告子下》,是孟子在论述人才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磨难时提出的观点。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要承担重大责任,首先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,包括身体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挑战。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士人的成长观念,也对后世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空乏其身 |
出处 | 《孟子·告子下》 |
原文句子 | “……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……” |
出处作者 | 孟子(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) |
成语含义 | 指身体上受到匮乏与折磨,常用于比喻人生中的艰难困苦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鼓励人面对困难、磨砺意志、培养坚韧品格 |
文化意义 | 强调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,体现儒家“天将降大任”的思想 |
三、结语
“空乏其身”虽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,但其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人生的成功往往离不开前期的磨难与积累。正如孟子所言,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,才能真正担当大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