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失信的老赖】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听到“老赖”这个词,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到底指的是什么。其实,“老赖”是民间对“失信被执行人”的俗称,是指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、裁定等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却故意逃避执行的人。这类人不仅违反了法律,也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体系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“失信老赖”,以下是对相关概念的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定义、特征及影响。
一、核心
1. 失信老赖:指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、裁定等法律文书所规定的义务的人。
2. 法律依据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,法院可将此类人列入“失信被执行人名单”。
3. 行为特征:包括转移财产、恶意逃债、拒绝申报财产等。
4. 后果影响:不仅会被限制高消费、乘坐飞机高铁,还可能被限制担任企业高管、参与招投标等。
5. 社会影响:损害司法权威,破坏社会信用体系,影响正常经济秩序。
二、表格:失信老赖相关说明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失信被执行人,即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但拒不履行的人。 |
法律依据 |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及相关司法解释。 |
行为特征 | 转移财产、恶意逃债、拒绝申报财产、拒不执行判决等。 |
列入条件 | 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且具有履行能力。 |
惩罚措施 | 限制高消费、限制乘坐飞机高铁、限制担任企业高管等。 |
社会影响 | 破坏社会诚信体系,影响司法权威和经济秩序。 |
解除方式 | 履行义务后,经申请可从失信名单中移除。 |
三、结语
“失信老赖”不仅是法律问题,更是社会诚信问题。随着国家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越来越多的“老赖”被曝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。公众也应增强法律意识,避免成为失信人,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