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顾不暇什么意思】“自顾不暇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忙于应付自己的事情,没有精力或能力去帮助别人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困境中的人无法顾及他人的情况。
一、成语解析
成语名称:自顾不暇
拼音:zì gù bù xiá
出处: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吾子之言,若有所避,非自顾不暇乎?”
释义:自己都顾不过来,没有余力顾及别人。
用法:多用于形容人因自身问题而无暇他顾。
近义词:力不从心、无暇顾及
反义词:有余力、顾全大局
二、常见用法举例
句子 | 解析 |
他现在工作压力这么大,真是自顾不暇,根本帮不上忙。 | 表示他因为自身压力大,无法帮助别人。 |
战争时期,国家自顾不暇,哪还有能力支援别国? | 强调国家在困难时期无力援助他国。 |
这些孩子还小,自顾不暇,怎么还能照顾老人呢? | 说明孩子自身还需要照顾,无法承担照顾他人的责任。 |
三、总结
“自顾不暇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强调人在面对自身困难时,往往难以顾及他人。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个人处境,也可用于描述组织、国家等层面的困境。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或滥用。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自顾不暇 |
拼音 | zì gù bù xiá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释义 | 自己都顾不过来,无暇顾及他人 |
用法 | 形容因自身问题无法帮助他人 |
近义词 | 力不从心、无暇顾及 |
反义词 | 有余力、顾全大局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自顾不暇”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写照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,尽量做到既照顾好自己,也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