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常识 >

讽谏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09-04 13:01:00

问题描述:

讽谏的汉语大词典,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?急需求助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4 13:01:00

讽谏的汉语大词典】“讽谏”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,常用于描述通过委婉、含蓄的方式向他人提出建议或批评,以达到劝诫的目的。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讽谏”被明确解释为“用委婉的语言规劝人”,其核心在于“讽”与“谏”的结合。“讽”意为讽刺、讽喻,“谏”则是进谏、劝告,二者结合形成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沟通方式。

在古代政治文化中,“讽谏”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,尤其在君主与臣子之间广泛应用。它不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以德服人”的理念,也反映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高度重视。以下是对“讽谏”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相关释义进行总结,并辅以表格形式展示。

一、

“讽谏”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
1. 基本释义:指通过隐晦、讽刺的方式向他人提出建议或劝告,避免直接指责。

2. 文化背景:源于古代儒家思想,强调言辞的艺术性和劝谏的技巧。

3. 使用场景:常见于政治、文学、日常生活等场合,尤其在君臣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。

4. 语言风格:讲究含蓄、委婉,避免直接冲突,体现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的智慧。

5. 历史案例:如《战国策》中诸子百家的讽谏之言,以及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常见的讽谏手法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说明
词语名称 讽谏
出处 《汉语大词典》
基本释义 用委婉、讽刺的语言规劝他人,达到劝告的目的。
词语结构 “讽”+“谏”,前者表示讽刺、讽喻,后者表示进谏、劝告。
文化内涵 源于儒家思想,强调言辞的艺术性与劝谏的智慧,体现“以柔克刚”的沟通策略。
使用场景 多用于政治、文学、日常交流,尤其在君臣、师徒、朋友之间常见。
语言特点 含蓄、委婉、富有哲理,避免直接冲突,注重情感表达与逻辑说服。
历史例子 如《战国策·齐策》中邹忌讽齐王纳谏;《论语》中孔子对弟子的委婉教诲等。
现代应用 在现代管理、教育、人际交往中仍有借鉴意义,强调沟通技巧与情感表达。

三、结语

“讽谏”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,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智慧的沟通方式。它强调在表达意见时兼顾情感与理性,既不失礼貌,又能有效传达观点。在现代社会,学习和运用“讽谏”精神,有助于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,促进和谐交流。因此,《汉语大词典》中对“讽谏”的释义不仅具有语言学价值,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Baidu
map